2002年,剛開始接觸登山時,應該是從探險節目上看到...
太魯閣的錐麓大斷崖上,有條懸在天空上的古道,
當年就把這條"天空步道"放在最想去的口袋名單啦!!

2008年,這條視覺驚險度頗高的古道終於在眾所期待下開放了,
自己當然也是引頸期盼的那一個,從開放到現在已經申請入園好幾次 ,
但因為天氣關係,直到2014的11月才真正踏上期盼已久的錐麓。

錐麓之所以叫作錐麓,是因為在三角錐山的山麓而得名,
說到錐麓古道,一定要先提合歡越嶺古道,
錐麓其實只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小段,
合歡越嶺古道是日本人為了管控原住民所建設的理番道路,
但基本上是依照當時居民使用的道路做擴建。

大家對1914年的"太魯閣戰役"應該不陌生,台灣史上最後一件壯烈的原住民抗日事件,
而合歡越嶺古道也正是當年的戰場之一。
 

當時的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採行強硬的先討伐後撫慰政策,上任後便積極的進行五年理蕃計畫。
而太魯閣戰役也就是他擔任司令官攻打族人,有說法他是在合歡越嶺古道上喪生,當然在官方史上是說受傷回到日本才過世。

錐麓古道全線開放時可從慈母橋的登山口進入,錐麓吊橋登山口出,全長10.3K。
不過由於部份路基崩塌,目前只能從錐麓吊橋登山口進出,步道在斷崖駐在所拉上封鎖線,需原路折返(往返共6.2K)。


進入錐麓古道必須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申請入園,通過後再申請入山。
工作人員會於錐麓吊橋口檢查入山入園証。目前錐麓古道每日開放名額:假日156人 / 平日96人。
 

從燕子口遠遠望古道那頭,山谷間懸著看來已頹圮的吊橋,

回來查資料發現應該是巴達岡一號橋,是原先古道緩降至山月吊橋的原始路線,
所以現在的登山步道是碰不到巴達岡一號橋的。

總算是換偶走上錐麓吊橋了吧!!!!
以前來太魯閣旅行時,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別人自由通行 (因為要申請入山入園才能走上這吊橋滴)

從吊橋上回望燕子口峽谷,美的令人屏息。
只是曾經奔騰的立霧溪,在近日都無下雨的窘境下,也變得小溪潺潺了。

 

在步行這仰頭直上的陡坡,心裡一直疑惑??
如果古道當年就是這樣陡直,要怎麼在路上推火炮呢?

在網路上爬文後疑惑解開了,原來以前的古道應該是繼續沿著山壁緩緩降至溪畔,然後經山月橋抵達布洛灣。
而目前我們所走的從巴達岡後陡降的路段,應該是以前的軍用道路,非古道。

行前大家都說這段路況非常的陡,但實際走起來感覺是還OK ,
抵達巴達岡前,都是走在林子裡,沒什麼日曬問題。

 

草叢中,屹立著兩座水泥門柱,就像在八通關大草原看到的那般,
曾是合歡越嶺古道上最大的聚落~巴達岡到了,這門柱就是巴達岡駐在所的大門遺址。

在這荒煙蔓草中,曾經有駐在所、學校、衛生所、旅館、交易所等...,
看著現在的照片,是不是很難感覺出來,就連我們在現場也很難想像了。
不過對照一下老照片再拼湊現場,還是很有穿越古今的感覺。
看一下巴達岡的老照片吧----------> 巴達岡駐在所

腳步跟著解說牌的位置圖走了一圈,我們走到了一處格局狹小,看來應該是浴室之類的地方。

 

殘存的水泥地基上頭有個石臼,不知是什麼用途? 儲水用的嗎?

沒有舊照片比照的現場,也只能如瞎子摸象般想像..

在巴達岡停留一會兒,繼續上路。

嶄新的巴達岡二號橋,橫跨巴達岡溪。
與溪谷落差極大,從吊橋望向溪底,馬桶王子腿都軟了。

曾經看過古道還未修復前,古道踏查者冒險走過頹圮的二號橋-----> 看照片點這兒
我的天啊!!!!真的是令人太佩服啦。

離開巴達岡後,平緩的路況就真的很有古道的味道了。
這樣的寬度和坡度,對於解釋推大砲這事就非常合理。

 

穿越第一個隧道,緊接著後頭有座小鐵橋。

 

這兩天完全文藝青年上身,請多多包涵。

 

過了個彎,眼前景色豁然開朗。想必我們已經走上錐麓大斷崖了吧!!

 

錐麓古道最經典的路段正是眼前這條懸在錐麓大斷崖上,
海拔750M左右,長約0.5K的這段天空步道。

據說以前族人通行時只有約莫30公分的路徑,
而後日本人為了拓寬斷崖上的路徑從日本招募工人,
沒想到被這驚心動魄的景象全嚇跑了,
最後只能徵招原住民,身上綁著炸藥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


現在能安全走上錐麓斷崖,真的是前人用命換來的。
若靠崖邊一點往下看,看久了說不會怕是騙人的,腿軟虛虛的感覺油然而生。

 

落差約500公尺的下方,正是中橫公路,
我們站在錐麓斷崖上看著公路上如火柴盒般大小的遊覽車緩慢移動,
但回到中橫公路上,要仰頭找到錐麓古道還真不容易,脖子都快扭到了。

 

在還沒拓寬前,想必真的要貼著岩壁橫向前進吧!!

 

斷崖上的第二個隧道口,一尊地藏王菩薩,靜靜地守護著數十年往來的人們,
山友們不定時都會放上水果、行動糧供奉。

 

二號隧道外的石壁上,刻有..
「大正四年 梅澤柾(作) 開鑿 記念」


梅澤警部,負責開通了合歡越嶺、能高越嶺、八通關古道,
在台灣古道史上是相當重要的人物。

從網路上找了關於梅澤警部的一些記事

梅澤柾在蕃地相關作業中,最擅長的是開路、架橋等土工作業,這也是根植於從軍時擔任工兵所養成的技能。
梅澤柾半生戎馬、流離倥傯,未曾娶妻生子,至病逝時孑然一身。
他對金錢十分淡薄,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之中,因多年在山地作業征戰,曾有幾次罹患瘧疾,以致於逝世前幾年身體已大不如前。

他個性豪爽、意志堅強,和部下同甘共苦,每每在施工中遭遇困難之時,總能一呼百諾、號召部下共同排除障礙。
梅澤柾與眾多部下巡查、警手等,關係十分緊密,
多以比擬親子關係的主從關係彼此相稱「親分」(Boss、老大、師傅等)「乾兒」等,被稱為「山の親分」(山老大)。

 

險峻的錐麓斷崖路況結束,緊接著抵達大塊平緩地形,這兒就是斷崖駐在所了。
因為大批山友都在此地休息午餐,加上完全沒有遺址痕跡,所以就沒有拍照囉,僅拍攝外星人一枚。

 

斷崖駐在所後方有一刻有「故花蓮廳巡查班長持館代五郎」石碑,
是為了紀念1916年馘首事件喪生的巡查班長。

 

--------------------------------------------------



這趟的錐麓古道,抵達斷崖駐在所算是階段性完成了,
希望還有機會能走完全程。

下山的過程中還遇到某卸任署長,
馬桶王子一直在吹噓自己的認人功夫了得XDDDD

YA!! 心機登山隊,錐麓古道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2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