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一直是人生中的聖品,
自從嚐了那道我口中傳說的名菜開始 (吃過的人請喊右XD)
雖然也很害怕吃完蒜頭的口氣,
但就是難以抗拒它又嗆又不是辣椒辣的味道。
尤其是雲林的蒜頭,
台灣大蒜中出了名的嗆辣。
拜訪過了在莿桐種菜的朋友後,
就一直很想來拍攝蒜頭的採收情景,
畢竟台灣百分之85的大蒜都來自雲林,
實至名歸的大蒜故鄉呀:)
莿桐的大蒜品種多為硬骨蒜"大片黑"
大蒜採收期約莫在每年的清明前後,
但2016年受到3月雨多的影響,延遲了一點時日,
也因此能有這個機會趕上大蒜採收的末班車。
騎著小白從台中慢慢晃下雲林的這天,
到處都是蒜田採收身影,
因為節氣關係,
農家們都趕著要將蒜田採收完畢轉耕水田。
通常農田的擁有者,
在耕種和採收期間會聘僱專業的種手和採手,
看過大姐、阿姨們下苗和採收的速度,
只能雙手比個讚大喊超~~~專業!!
通常採收農作物很難有不彎腰的,
豔陽下彎腰工作是農田寫照,
此時小板凳絕對是好幫手。
有人負責將蒜頭從土裡拔起,
oh~原來台語要用"ㄎㄠ"這個動詞。
像產線般流暢的速度把葉子去掉,
留下蒜頭後裝袋。
看阿姨們輕鬆流暢的動作,
心裡想:蒜頭也太淺了,怎麼那麼輕鬆就拔起來啦?
直到阿姨們說:不要拍了,你也下來試試看啊!!
才驚覺鏡頭裡看似不費吹灰之力的動作,
原來沒有這麼簡單。
看著大家一路順暢往前,
我卻拔三支就卡住了,
左搖右晃的蒜頭就是不想出土。
ㄎㄠ大蒜盡量保持上面的葉子不要斷掉,
因為如果斷掉了就得用工具或徒手扒土將蒜頭挖出來。
不瞞您說,
我到現在去買菜,
都還會出現買蔥拿到蒜的尷尬場面。
已成熟飽滿的大蒜,
採收後會在田裡直接將葉子部份去掉僅留球莖。
咦? 為什麼有的蒜沒有把葉子去掉呢??
一綑綑的綁在田中?
阿姨丟了兩支蒜來,
要我看看哪裡不一樣。
右邊葉子已枯萎的是成熟的蒜頭,
左邊還帶著綠葉的蒜明顯小很多,
原來採收後留著葉子,
蒜頭還可以繼續成長。
為了田地轉耕,
有些蒜頭都算提前出土了,
所以就留著葉子讓它繼續成熟。
別看蒜頭小小一袋,
現場上肩的感覺相當沉重的。
採收時拼裝車就會咑咑咑的穿梭田間,
減去來回搬運的辛苦。
觀察了一下穿梭在農田的身影,
約莫都在50歲以上左右,
大哥說因為回故鄉照顧爸媽,
所以便辭職返鄉。
而身為較年輕的男力,
也成了田主的最主要幫手,
好笑的是邊工作邊閒聊,
大哥竟然問我:
妹妹,你可以教我兒子怎樣不要變成宅男嗎??
哈哈一口回答:先叫他來跟我們一起下田就對了XDDD
滿載而歸,
但這只是採收的第一步,
回到家後還必須日曬或火烤呢。
---------
[台灣農作相關文章]
2013 [花蓮金針] 赤柯山上採金針